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十三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十三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十三)

凡事應三思之弗覺,體實而再行之,不可聞言而從,亦不可聽之否虛,三思之下實施無道者,當進而窮根之研,欲覓高天彩虹而遇烏雲之佈,則疑于霞輝之弗成也,是為過失。

古人有「三思而行,再思可矣」之說,實際上,光「三思而行,再思可矣」是不夠的,在三思之後,還要具體去實踐以觀察真實效果。這也就是說,我們絕不可以聽說一件事情就立刻不加思索地去辦,而必須要加以認真思考實踐。但同時,又不能聽到以後,馬上就輕易地否定,認為虛妄不實,不去予以處理。如果在三思以後覺得沒有道理,並且實際去做,也還沒有行通,這時都不能馬上丟掉,而要進一步去挖根究底。就正如我們想見到高空中的彩虹一樣,如果說走到半虛空中被烏雲所遮障,就認為是上面只有烏雲,沒有彩虹,這就是錯誤,如果繼續努力向上,進入更高一層空間,突破烏雲,彩虹就會出現,所以,做世間上的一切事情都是如此。在任何因難之下,都要進而窮根究底,這樣,最後就不會犯過失,就會處理好一切事情,完成好一切事業。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十三)

此文章鏈接:https://hhdorjechangbuddhaiiidharma.com/2023/04/09/%e7%ac%ac%e4%b8%89%e4%b8%96%e5%a4%9a%e6%9d%b0%e7%be%8c%e4%bd%9b%e8%aa%aa%e3%80%8a%e4%b8%96%e6%b3%95%e5%93%b2%e8%a8%80%e3%80%8b%ef%bc%88%e5%8d%81%e4%b8%89%ef%bc%89/

#第三世多杰羌佛 #多杰羌佛第三世 #第三世多杰羌佛《世法哲言》#世法哲言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十二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十二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十二)

對人才之取捨何別?天下之或優劣和合之因,所匯果也,為一體之和,不可分割之,由是見劣而不取或,優之何獲,故收或而取優捨劣是為理也。

我們怎樣去發現、分別和取捨人才呢?天下的每個人都有好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,並由此組成一個不可分割的和合整體,優劣好壞都匯聚於此,也就是說,每個人都有其缺點和優點,人人都各具所長、各具所短。因此,如果我們見到一點錯誤和缺點,就不去用這個人,那麼,他的優點我們也就得不到開發了。所以,揚長避短,糾正或者盡力地去掉他的缺點,而運用他的優點,發揮他的長處,這就是社會和我們所要用人的真理。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十二)

此文章鏈接:https://hhdorjechangbuddhaiiidharma.com/2023/04/09/%e7%ac%ac%e4%b8%89%e4%b8%96%e5%a4%9a%e6%9d%b0%e7%be%8c%e4%bd%9b%e8%aa%aa%e3%80%8a%e4%b8%96%e6%b3%95%e5%93%b2%e8%a8%80%e3%80%8b%ef%bc%88%e5%8d%81%e4%ba%8c%ef%bc%89/

#第三世多杰羌佛 #多杰羌佛第三世  #第三世多杰羌佛《世法哲言》#世法哲言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十一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十一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十一)

欲速則不達,行慢而失獲,事理如是觀,正住中道參,琴弦之懈弗出和雅之音,反之過緊則易于折。

不管你做什麼事,如果不切合實際,過於太急、太快,往往不能成功,因為它不符合客觀事物的邏輯、法度。如果速度太慢,往往又錯失良機,達不到自己的目的。所以行慢而失獲。凡是世間上的一切事理,都應該注意這兩個正反不同的關鍵。那麼,怎樣做才對呢?這就要認真研究分析,取其適中,找到最佳的方法。正如琴弦一樣,繃得過緊往往把琴弦繃斷,那麼,繃得過鬆就更不能出和雅之音,要不鬆不緊,恰到好處,才能奏出美妙的音樂。世間上的萬事萬物,都要順乎邏輯的事理,不偏不倚,然後去進取,這樣就會很圓滿地達到目的。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十一)

此文章鏈接: https://hhdorjechangbuddhaiiidharma.com/2023/04/03/%e7%ac%ac%e4%b8%89%e4%b8%96%e5%a4%9a%e6%9d%b0%e7%be%8c%e4%bd%9b%e8%aa%aa%e3%80%8a%e4%b8%96%e6%b3%95%e5%93%b2%e8%a8%80%e3%80%8b%ef%bc%88%e5%8d%81%e4%b8%80%ef%bc%89/

#第三世多杰羌佛 #多杰羌佛第三世  #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#世法哲言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十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十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十)

唯誦文章是無知,文學之才唯附實,而今大學四書五經,為文弗施者,收之弗能養其己,放之不利其眾或,唯誦何益之有,施詩文于社會之用,造益利眾者,是為轉知化實也。

在社會中有這樣一種偏見,往往認為一個人有知識、有才華,就是人才,實際上這是很大的錯誤。任何人,不管他知識有多麼豐富,才華多麼出眾,無論是古代通讀四書五經的飽學之士,還是現在的大學生,如果不能把所學的知識付諸於社會的實踐,這種人都是不能被稱為人才的。因為,只有把所學的知識運用於社會實踐中,用自己學到的知識造福於人民、造福於國家、造福於社會,這才算是真正的人才。否則,只埋頭讀書,將知識收藏起來不會運用,會一事無成,甚至連自己都無法養活,更不要說利益大眾、為社會服務了,這樣的學識有什麼意義呢?所以說唯誦文章是無知。如果將書本知識用於社會實踐,將科技發明和創造轉化為社會生產力,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,為社會大眾謀利益,這就叫轉知化實,就成為真正有益於人類社會的人才。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十)

此文章鏈接:https://hhdorjechangbuddhaiiidharma.com/2023/03/26/%e7%ac%ac%e4%b8%89%e4%b8%96%e5%a4%9a%e6%9d%b0%e7%be%8c%e4%bd%9b%e8%aa%aa%e3%80%8a%e4%b8%96%e6%b3%95%e5%93%b2%e8%a8%80%e3%80%8b%ef%bc%88%e5%8d%81%ef%bc%89/

#第三世多杰羌佛 #多杰羌佛第三世 #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#世法哲言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九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九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九)

赴約者奔往為事,中遇道障之退,更便速前也,車擋雖倒掛之行,而在更利前行之策也。

在日常生活中,凡是與別人商約好的事情,我們就要按時去做,要照著約定的條件去履行,並爭取把它辦好。實際上,要成就我們的事業也是一樣。但是,往往我們在前行的途中會有很多障礙,舉例來說,上學時要讀書、認字、寫作文,有的句子造得不對,有的作文寫的不好,有的數學做不了,但是我們必須要努力完成這些作業,並且要做好、做完美,最後達到目的,順利畢業。又如,我們在事業當中遇到困難,擋住了我們,我們暫時前進不了,此時,要懂得中遇道障之退的道理,就是說途中遇到了障礙不能前進時,有時候要先朝後面退一下,那麼這稍等一下是否就更遲緩了呢?不,暫時的後退是為了蓄積力量,瞅準時機,以便能更快,更好地前行。就正如汽車要設一個倒檔一樣,每每汽車抵到障礙無法前進以後,此時此刻,需當掛上倒擋倒退,倒退的目的是為了讓開更寬闊的路來,以便能掛上更快的速度前進。總的一句,倒退的行動是為前行的目的而採取的一種具體對策。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九)

此文章鏈接:https://hhdorjechangbuddhaiiidharma.com/2023/03/20/%e7%ac%ac%e4%b8%89%e4%b8%96%e5%a4%9a%e6%9d%b0%e7%be%8c%e4%bd%9b%e8%aa%aa%e3%80%8a%e4%b8%96%e6%b3%95%e5%93%b2%e8%a8%80%e3%80%8b%ef%bc%88%e4%b9%9d%ef%bc%89/

#第三世多杰羌佛 #多杰羌佛第三世  #第三世多杰羌佛《世法哲言》#世法哲言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八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八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八)

雄才之料必當內充其實也,華其外而碎其內弗可大器而登堂,心空之竹終非棟樑之材。

凡是具有雄才大略、才華橫溢而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人,必須既具有充實的內心世界,深厚的道德修養,又必須具有淵博的學識。有的人,表面上看起來很有學問,夸夸其談,頭頭是道,但內心空虛,靈魂蒼白,這樣的人是絕不能成為氣候的,外表好看而內境劣昧的人終究不能登堂入室,成就大業。正如像空心的竹子,外表高升青奇,其實皮薄心空,就不能作棟樑之材,因為它會遇浪即折,遇力即碎,又怎麼能拿去作中流砥柱呢?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八)

此文章鏈接:https://hhdorjechangbuddhaiiidharma.com/2023/03/11/%e7%ac%ac%e4%b8%89%e4%b8%96%e5%a4%9a%e6%9d%b0%e7%be%8c%e4%bd%9b%e8%aa%aa%e3%80%8a%e4%b8%96%e6%b3%95%e5%93%b2%e8%a8%80%e3%80%8b%ef%bc%88%e5%85%ab%ef%bc%89/

第三世多杰羌佛 #第三世多杰羌佛正法  #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 #《世法哲言》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七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七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七)


立之于福應憶于難,取之勝者莫忘兵家常事,暴雨之下方憶其傘者必水淋其身也。

一個人處於幸福之中,事事稱心如意的時侯,不應該忘記考慮遇到困難時的處境,並同時想到出現困難時應如何去解決。為什麼要這樣呢?因為人的禍福,隨時隨地都在不斷地轉變,沒有常規可言,你現在看起來一帆風順,處處都很順意,但說不定會在某一天,由於某個環節上的微小失誤,或某一方面的細小因緣,或別人對你的誤解,就會給你帶來極大的困難,甚至陡然之間使你身陷絕境。正如兵法所云,取之勝者莫忘兵家常事,這就是說,得到勝利的時候,千萬不要忘了勝敗乃兵家常事,今天勝,也許明天就會敗。在曰常生活中也一樣,沒有下雨的時候,就要先看好天色,注意到即將來臨的暴雨,提前準備好傘,否則,等暴雨來臨時再想到拿傘就已經太晚了,那個時候,你只能全身淋濕。所以,任何事都應未雨綢繆,才能穩操勝券。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七)

此文章鏈接:https://hhdorjechangbuddhaiiidharma.com/2023/03/06/%e7%ac%ac%e4%b8%89%e4%b8%96%e5%a4%9a%e6%9d%b0%e7%be%8c%e4%bd%9b%e8%aa%aa%e3%80%8a%e4%b8%96%e6%b3%95%e5%93%b2%e8%a8%80%e3%80%8b%ef%bc%88%e4%b8%83%ef%bc%89/

第三世多杰羌佛 #第三世多杰羌佛正法  #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 #《世法哲言》

 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六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六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六)

高樓之建首在築基,依次而上,空中樓閣于世弗成,事業之就亦復如是,足踏其實,步無虛發,真知之具由然實鑒,具實者于高難而不畏其困,故攀之于高而在于實。

修房建屋,無論是普通的亭台樓閣,還是聳入雲天的摩天大樓,都必須打牢基礎,有了基礎才能依次而上,如果沒有基礎,是談不上修築高樓的。有一種說法,叫做空中樓閣,實際上空中樓閣是不成立的,它是用來形容一個人做事不踏實而猶如空中的樓閣一樣子虛了烏有、不實在。因為半空中不可能修建樓閣,任何一石一木都必由地而起,從基礎修建上去。同樣,我們在世間上所做的一切事業,就正如修建高樓一樣,首先要打好基礎,掌握真才實學,具備真實本領,蓄積能量,最後才能進入實踐。並且,在具備可以運用予實踐的知識和力量以後,還要有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,千萬不要被中途一點障礙和挫折所嚇倒,這些障礙和挫折是必然出現的,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,只有克服重重困難,最後才能取得成就。所以,攀之於高而於實,基礎牢靠,一步一個腳印,實實在在地登上去,才會達到事業的頂峰。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六)

此文章鏈接:https://hhdorjechangbuddhaiiidharma.com/2023/03/06/%e7%ac%ac%e4%b8%89%e4%b8%96%e5%a4%9a%e6%9d%b0%e7%be%8c%e4%bd%9b%e8%aa%aa%e3%80%8a%e4%b8%96%e6%b3%95%e5%93%b2%e8%a8%80%e3%80%8b%ef%bc%88%e5%85%ad%ef%bc%89/

第三世多杰羌佛 #第三世多杰羌佛正法  #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 #《世法哲言》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五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五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五)

學道之識依師導故,為人師表德識照或,學者奮修諸識而積其品,終可至學于淵,是為人道之學道也。

在學習的道路上,所獲得的知識的多與少、深或淺、正與誤,都是和老師的教育密切相關的,都是由於老師所指導的作用而形成的。作為一個當老師的人,是為人師表,隨時隨地都要做出表率,因此必須加強自己的修養,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淵博的知識,以作為學生的楷模。學生又必須勤奮、努力地學習,在掌握一切知識的基礎上,不斷提高自己的品德,只有這樣,才能具有淵博的學問,才能達到高深、無華的境界。這就是為人之道裡面的不可更變的學道精華、真諦之義。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五)

此文章鏈接:https://hhdorjechangbuddhaiiidharma.com/2023/02/26/%e7%ac%ac%e4%b8%89%e4%b8%96%e5%a4%9a%e6%9d%b0%e7%be%8c%e4%bd%9b%e8%aa%aa%e3%80%8a%e4%b8%96%e6%b3%95%e5%93%b2%e8%a8%80%e3%80%8b%ef%bc%88%e4%ba%94%ef%bc%89/

第三世多杰羌佛 第三世多杰羌佛正法  #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 #《世法哲言》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四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四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四)

社會所含能力,勿輕言吾所具也,社會乃多元化匯溶是也,能力似無量微塵之居其一耳,就或之能力由為單一,縱展群技各具其長,而居多于不敵他能之富,投之社會微不可言耳,故稱已能乃驕恥徒耳。

一談到社會的能力,有很多人往往就說他在社會上很有能力,當然,不能否認人人都有自己的能力,但是要談社會能力二字,統攝社會,這就是一種錯誤的說法,切不可輕易地稱自己於社會有能力。社會是由許多方方面面融匯而成的,它包括農、副、工、商、科研、軍事等等各行各業,乃至於含攝自然科學、人文科學。即使僅在科技一方面,又是千變萬化,各具其長,你能懂這樣,卻不懂那樣,能懂那樣,又不懂這樣,所以說一個人在社會當中是微不足道的,連大海中的一滴水都不如。一個人的能力,最多只占得社會的微不足道的一微塵因子、極微小的一部份,就好如一粒灰塵那樣。我們展眼一看整個社會,可以說是各具其長,醫生有醫生的長處,軍人有軍人方面的長處,農業科學家有農業科研方面的長處,即使就藝術家的長處來說又各有不同,音樂家會作曲,歌唱家會唱歌,繪畫家會書畫,等等。如果說各人的長處就是各人的能力,那麼,他單一的能力就不能概括於統攝社會的能力。我們若再仔細觀察,自己的能力往往不敵其他眾人的能力,其他很多人的能力都比我們的強,那麼我們把自己微不足道的能力投之於社會,說老實話,實在是非常非常小的,因此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以後,還要自稱自己有能力的話,那就只能像古人所說的,是一個驕恥徒。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四)

此文章鏈接: 

https://hhdorjechangbuddhaiiidharma.com/2023/02/26/%e7%ac%ac%e4%b8%89%e4%b8%96%e5%a4%9a%e6%9d%b0%e7%be%8c%e4%bd%9b%e8%aa%aa%e3%80%8a%e4%b8%96%e6%b3%95%e5%93%b2%e8%a8%80%e3%80%8b%ef%bc%88%e5%9b%9b%ef%bc%89/

第三世多杰羌佛 第三世多杰羌佛正法 #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  #《世法哲言》